11月11日的资金流向数据方面,主力资金净流入1.33亿元,占总成交额12.26%,游资资金净流出5979.73万元股票线上开户,占总成交额5.53%,散户资金净流出7290.19万元,占总成交额6.74%。
一场“玄武门之变”,让世人见识了李渊、李建成和李世民这3位皇室至亲之间的爱恨情仇。#图文万粉激励计划#
原本印象中应该有的“父慈子孝、兄友弟恭”,在这3位之间却变成了“父子反目、兄弟阋墙”,因此世人不禁感慨:皇室亲情多寡淡,最是无情帝王家。
玄武门之变发生后,登基称帝的李世民成了制霸天下的君主,而被迫退位的李渊则成了一个“无权无势”的太上皇,不但从之前富丽堂皇的太极宫里搬迁到了偏僻狭小的弘义宫,而且几乎处处都要“看儿子脸色行事”,默默忍受着被李世民故意冷漠怠慢的“苦果”。
那么退位后的李渊日子有多不好过呢,据说有一次李世民要给父皇的宫女遣散裁员,李渊顺势就答应了。
那一次,从李渊的寝宫里直接遣出了3000名宫女,无疑降低了这位老太上皇的生活质量。
昔日的大隋臣子李渊是如何逐渐吞噬隋朝政权,最终登基称帝的
展开剩余88%人人皆知唐高祖李渊是李唐王朝的开创者,却有一部分人不太知道他原本是大隋的臣子、炀帝的表哥,后来亦是通过手握重兵、武统长安、造反篡位而登上天子之位的。
李渊出生于公元566年,他的父亲乃是唐国公李昞,杨坚代北周而称帝建隋后,封李昞为“柱国大将军”。
李渊出身高门,他的家族与隋朝王室也有着密切的关系——隋文帝的嫡后独孤氏与李渊的母亲乃是一母同胞的亲姐妹,因此,李渊和皇子杨广、杨勇是表兄弟关系,也正因为有了这层关系,所以李渊在隋朝特别受宠。
李渊7岁那年,父亲李昞因病亡故,所以李渊就承袭了父亲的勋爵名号,成了唐国公。
成年后,与皇家沾亲带故的李渊一开始担任了隋文帝的禁卫武官,贴身保护着皇帝的人身安危。
几年后,李渊因受皇帝的器重,相继出任了三州刺史、两郡太守、殿内少监、卫尉少卿等显要的官职。
公元617年,隋炀帝委派表哥李渊到太原赴任最高行政长官,目的是镇压当地气势汹汹的农民起义军。
当时,李渊带着自己的4个儿子征讨义军,起初的战绩还算可以,可不久他的次子李世民就发现,义军不但没有显著回退萎缩之意,反而还越打越多、越战越强,真是叫人相当头疼!
后来,李世民感到李家父子彼时的处境有点骑虎难下,便听从了朋友的建议,与李渊密谋起兵造反之事。
李渊起初还特别反感儿子的这个奇葩建议,但数日过后,李渊亦认为天子杨广心思多疑、喜欢猜忌臣子,于是干脆开始暗中招兵买马、囤集精锐,打算与儿子李世民、李建成、李元吉、李玄霸一起举兵反隋。
由于隋炀帝昏聩懒政、沉迷酒色、横征暴敛,导致天下百姓怨声载道、各地起义军此起彼伏。
正当隋朝内政已经濒临危境、王朝眼见就要分崩离析之时,李渊借机带着大儿子李建成和二儿子李世民从太原起兵,向西进发一路直逼长安。
随着战事的扩大,李世民在军中的威望和实力愈发凸显出来,不但人品贵重、令人折服,而且治军有方、战功赫赫,各方面的表现均优于太子李建成很多,这无疑引起了太子党羽的警惕和排斥,太子李建成的妒火和排挤之心亦成了“玄武门之变”的导火索。
公元618年夏,李渊逼迫杨广之孙、隋恭帝杨侑禅位,然后建立了唐朝,年号为“武德”。
成为唐朝开国君王后,李渊继续指挥着儿子们平剿各地叛军,在龙精虎猛的儿子们的助力下,李渊迅速荡平了各地的义军乱党,完成了唐初的统一局面。
然而,李渊尽管建制成功,却没有妥善、巧妙地处理好皇位继承人的问题,最终导致武德九年发生了“玄武门之变”,李渊在该事变中痛失了太子李建成、三子李元吉以及十余位小皇孙。
而这场事变的最终赢家,却是李渊一直不太重视、不怎么珍爱的次子李世民。
手心手背都是肉,李渊为袒护太子李建成而时常压制战功卓著的李世民
身为李渊的嫡长子,李建成从小就深得各方资源的极致灌注,被父皇母后寄予厚望的他自幼就酷爱读书习文、阅遍兵法,喜欢狩猎骑射,练就了一身的好武艺。
在古代“嫡长子继承制”这般传统思想的影响下,长子李建成很快就被受到了父皇的爱重和偏袒。
李建成长大后果然温文尔雅、能文能武,颇有治国经略和仁君的仪范。唐朝建制后,李建成又成了唐高祖李渊心目中无可争议的“储君首选”。
此外,很多朝臣、后宫势力也都极力给李建成送去诸多光环,亦为李建成平添了更多的嘉誉和名望。故李渊非常笃定李建成将来定能成就一番大业,并认为如此出色的继承人将会光耀李唐王朝千秋万载。
那么,文韬武略的李建成当真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吗?
答案自然是“非也”,身为太子的他曾经也经历过险些被褫夺太子封号的危机,而且在李渊步入晚年之际,太子李建成拉拢了弟弟李元吉,一直暗暗期待能够早日登上天子之位,好让皇位再无半点儿旁落的机会。
据史料所载,太子李建成曾经私送兵器、铠甲给一个戍关的将领,李渊得知后自然认为此举有违常理,但最后经过一番暗中摸查寻证,太子李建成解除了“叛国的嫌疑”,储君之位依然稳固如初。
另一方面,李渊深知次子李世民是个用兵神武的天才,于是就一次又一次派李世民出兵打仗,而李世民丝毫不负众望,屡屡用惊人的实力和智谋帮李唐王朝清除了重重隐患与危机,可谓在朝野战功赫赫、在军中威望极深。
有一次,李渊故意激励李世民出征,他说:若废掉太子,定会改立你做太子。
而李世民则将这句话牢牢记在心中,希望自己出色的战绩和超群的实力能够得到父皇的青睐,从而让自己成为未来的储君。
但每一次荣立战功后,李世民得到的都是公开的夸奖、堆积如山的赏赐、越来越高的头衔和待遇,根本无望得到那个令李世民梦寐以求的最高奖赏——储君之位。
久而久之,李世民的心也彻底凉了,他的失望之情油然而生,却又不能表现在脸上。
总而言之,李渊越是要维护李建成的地位和威势,就越在无形中激化着李建成与李世民之间的矛盾,也导致其后李建成与三弟李元吉结为一伙意图暗中对付李世民,让他知道自己不可能有机会做天子,日后老老实实做个封地之王也就罢了。
因李渊和李世民的父子情谊破裂,造成退位后的李渊日子不太好过
长期看到父皇李渊偏爱大哥李建成、总是指使自己出门打仗卖命,然后还极不愿意把太子之位留给自己,身为二皇子的李世民无论如何也不想再“傻”下去了!
公元626年7月2日,玄武门事变爆发,李世民手刃了素来与其作对的李建成、李元吉,还一并肃清了太子党羽,继而逼迫李渊让出皇位,从此,李世民坐上了大唐皇帝的宝座,成了一代赫赫有名的圣君贤主。
自知理亏的高祖李渊禅位之后,主动搬离了天子所居住的“太极宫”,然后迁往了地方偏僻、空间促狭的“弘义宫”居住。
李世民的心腹时不时地看管、监视着太上皇李渊的日常举动,已经年逾六旬的李渊对此也心知肚明,只能故作乖顺、丝毫不敢造次一二。
“退休”后的生活一下子多了很多空闲时间,李渊也乐得整天在自己的寝宫中闲逸玩乐,他的宫女都是从太极宫里带过来的,粗略一数竟超过了3000人,着实是一笔不小的后宫开销。
没过多久,李世民就借着前去探望老父亲之机,对李渊说:您的宫女的确太多了,洒扫之余也没有其它之用,不如放她们回家嫁人,也算成全了人间美事。
李渊听完之后心想:当权的儿子这就是在给我暗暗降低生活水准呐!但我已经老迈衰弱,日后还需要他的支持和供养,只能答应了吧。
所以,李渊最后身边只有寥寥几位宫女忙来跑去,负责伺候太上皇以及太妃太嫔们的起居生活。
不过别看李渊在遣散宫女一事上没有横加计较,但他其后却活得更加通透自在了起来,与自己的妃子们日日饮酒玩乐、愉快生活,62岁那年还生下了自己的幺儿——滕王李元婴。
也许,当年的那些腥风血雨早已成了过眼云烟,到最后依然是李渊的亲儿子做了大唐天子,而且这个争气的儿子还把江山治理得很好。
渐入老迈之境的太上皇李渊也不会再留连于玄武门之变的“痛苦回忆”,他应该理解了一切不平之心、理解了一切争权夺势之苦股票线上开户,在晚年能够甘心情愿地放平心态、踏踏实实做一个慈祥和善的老父亲,既能守望着自己辛苦缔造的江山、又能享受着一个老人晚年难得的幸福。
发布于:天津市